exists,恶意诉讼的认定

时间:2024-11-10 17:11:18

恶意诉讼的认定:深入解析与案例解读

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利用虚假事实提出诉讼请求,企图通过诉讼过程获取不当利益或故意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恶意诉讼的认定,以下是一些关键内容和案例分析:

恶意的认定标准

恶意诉讼中的恶意仅限于直接故意。直接故意的认定要求行为人在提起诉讼时明知无权利基础、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

案例:姜某林虚假诉讼案。行为人在其父已去世的情况下,为谋取利益,隐瞒事实、虚构民事诉讼主体,提起虚假诉讼,导致法院作出错误裁判,构成虚假诉讼罪。

诉外欺诈与附带欺诈

诉外欺诈(extrinsicfraud)是指与诉讼本身无直接关系的外在性欺诈行为,如提出假和解协议以诱使当事人不诉诸法院或使其不参加听审等。附带欺诈则指在提交法院的非实质性问题上进行欺诈,以阻止法院进行全面公正听证的行为。

恶意诉讼的认定标准

恶意诉讼的基本认定标准包括:

1.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理由:行为人在提出诉讼请求时,并不具备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正当的法律理由。2.明知无权利基础:行为人清楚了解自己无权利基础,却故意提出诉讼请求。

当事人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的处理

法院释明后,当事人仍拒绝变更诉讼请求,法院将驳回当事人的诉请。当事人可依据合同无效为基础另行提起诉讼。若当事人希望在合同被法院认定无效后一并处理隐藏行为的真实效力,应当主动向法院变更诉讼请求或提出抗辩。

恶意投诉的主观要件认定

恶意投诉的主观要件认定是难点。恶意投诉主要分为无权利人的恶意投诉、权利合法但滥用权利的恶意投诉和权利存在瑕疵的恶意投诉。对于无权利人的恶意投诉,可以通过提供其无权利的材料来证明其存在主观恶意。

鉴定启动的程序

实践中,有观念认为鉴定的启动是诉讼中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而被动启动的法定程序。实际上,鉴定启动申请只是引发鉴定启动的基本前提条件,不必然产生鉴定启动的法律后果。当事人申请鉴定并不必然启动鉴定,仍需经法官根据其对相关事实的认定需要进行决定。

恶意诉讼的典型案例

案例:福建某科技公司遭受恶意诉讼,被同一家企业反复起诉多次,耗时十余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该公司决定就所受恶意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恶意诉讼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范。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恶意诉讼,维护公平正义的诉讼环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本站作品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simonseo#foxmail.com(#换成@)处理!

Copyright 锦轶志行 备案号: 蜀ICP备2023028467号-6  站点地图